首页

美脚

时间:2025-05-29 06:30:03 作者:侨乡青田首批杨梅启程新加坡 保鲜提质售出“金果果” 浏览量:37567

  浦江两岸风光旖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2018年11月6日上午,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浦江畔的上海中心大厦119层观光厅,俯瞰上海城市风貌。

  在552米高空望去,整座城市尽收眼底: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一处处经典建筑各展风姿,勾勒出上海城市天际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落地窗前驻足良久,回顾了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顾建平回忆道。

  上海,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从开发开放之初的阡陌农田,到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浦东已蝶变为一座现代化新城。

  观光大厅内,一幅幅照片今昔对比,生动展示了上海百年沧桑巨变。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观看,同大家交流。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十分重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多次到陆家嘴地区实地调研,亲自研究陆家嘴地区规划,亲自审定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方案,推动相关工作。

  2018年11月6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特别来到上海中心大厦,此时这里已投入运营一年多。

  “总书记仔细询问了上海中心大厦开工、运行的情况,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评价等。”顾建平清晰记得,当时大厦商业办公楼75%已被租用,酒店部分正在装修,观光厅接待的游客络绎不绝。

  如今,上海中心大厦所在的陆家嘴金融城,以及外滩金融聚集带,已崛起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上海更是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有力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俯瞰着这座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立足上海实际,借鉴世界大城市发展经验,着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总策划:傅华、吕岩松

  总监制:霍小光

  策划:孙承斌、郭建业

  监制:赖向东、张晓松

  记者:吴雨、姚玉洁、郭敬丹、李学仁

  编辑:谭谟晓、孙鹏程、虞东升、张浩波

  海报:殷哲伦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打造基础设施“十张网”

国家公园成立以来,制定出台国家公园创建设立、监测评估、资金项目等10多项制度办法标准,构建了我国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前9个月山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4229.4亿元 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

参加抗议集会的市民团体代表轮流发表演讲,表示美国主导的"民主峰会"伪善地宣传虚假民主,打着民主的口号,实则却是在推行冷战式外交路线,推动国际关系走向阵营对立。

市场监管总局:截至2023年底已发布国家标准44499项

回忆起那次升旗,黄浩轩充满自豪。“当时知道自己要在金紫荆广场升起国旗,感到既紧张又荣幸,觉得这是对我的一种认可。”他说,自己的任务是仔细聆听国歌,在特定的瞬间升起国旗,并确保国歌结束时将国旗匀速升至旗杆顶端。升旗仪式前后,队员们要以中式步操进场和离场。为了做到最好,大家专门训练了差不多一个月。

国家统计局: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

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的科学总结。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即使处于最孱弱的时期也没有分崩离析,靠的就是中华民族有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总结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史作出的重大论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历史大势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洞察。

微视频|跨越山海的友谊、团结、合作、开拓之旅

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民义务植树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活动蓬勃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植树,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职工累计8.3万人次参与植树活动。全国持续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全年上线发布各类尽责活动2.4万多个,网络平台访问量近4.4亿次,建成“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500多个,初步实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